饮食有节 中老年人是高危险群,尤其是停经后的女性最为常见。导致骨松的原因很多,饮食中缺钙及维生素D为最重要因素,民以食为天,人以水谷为本。肥甘厚味不宜多食,过则伤脾胃,易生痰、化火,酿生病变,应保护脾胃、培补后天之本。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常会以补肾的食物进补,如羊肉、海参、山药、栗子、桑椹、枸杞子、黑芝麻、核桃、莲子等。但要注意不可过度进补、以药代食。另外,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等也可加速骨质疏松。 动静相宜 中医认为,形与神是统一的,调神与养形紧密结合是中老年养生保健之大法。只有形神共养、动静结合,才能防病抗衰,健康长寿。适度的运动能加强肌肉力量、增加骨量,是对骨骼的良性刺激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老年人运动保健应适时适量,活动强度不应超越所能承受的限度,过量运动会适得其反。明代徐春甫《养生余录》记载:“人体欲得劳动,但不当使极尔”,指出养生要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,做到“形劳而不倦”,才能收到健身的效果。散步、游泳、骑行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易筋经等,都可使老年人筋骨健壮、气血流通。 固肾护精 肾精是生命根本,张景岳认为早衰的产生是由于不知摄生,损耗精气,所谓“残伤有因,唯人自作”,指出欲保生重命者,尤当爱护阳气,重视阴精在养生中的作用。老年人肾气已衰,肾精已亏,元阳耗散,更应该注意节欲惜精,养护阳气。聚存阴精才能养护阳气,使阳有所依;保全阳气又有助于生化阴精,使阴有所化。精足髓旺,则骨骼得以充养坚强。 稿件来源:中医科 周乐
” 医院坚持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办院理念,帮助患者恢复、重建受损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,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,让残缺的生命重获自信与新生。 ”